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嫂子人不错,你可不要辜负人家。”朱慕云等桔娥走后,说。

其实,对桔娥的身份,朱慕云是很怀疑的。桔娥虽是陈旺金的推荐,可是一个女人,突然出现在六水洲,还是显得很不正常的。特别是桔娥一心想待在六水洲上,对白石路上朱慕云准备的洋房一点也不瞧不上眼,更让朱慕云怀疑。

之前,朱慕云让董广宁给组织传信,调查过桔娥。后来,他又通过军统方面,想调查这个桔娥。可是,从各方的反馈来说,目前都没有查到特别重要的线索。

反正六水洲上,也没有特别的机密。桔娥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警卫队,三处和看守所那边,想必她也不会有兴趣吧。

“我好不容易遇到个女人,哪能不珍惜呢?”余国辉郑重其事的说。

“知道珍惜就好,有时间多带她进城,女人不是喜欢首饰就是衣服,你应该也攒不少钱了吧?放手让人家花。”朱慕云说,对付女人可不能当守财奴。

“桔娥可节俭呢,根本不用我买首饰和衣服。她让我不要花这样的钱,留着以后再用。”余国辉一说到桔娥,眼睛里就充满了喜悦之情。

“这可真是你的福气。这段时间,你就安心在六水洲上待着,不管曾山怎么折腾,我们都由着他来。”朱慕云提醒着说,他其实有些担心余国辉。

余国辉是军队出来的,性子直,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如果他对曾山有意见,很可能当面说出来。一旦他当面顶撞曾山,以后他这个警卫队长,还有好日子过么?

“我听你的。”余国辉说,他原本还真想在会议上替朱慕云打抱不平,可朱慕云既然这样说,他自然不会再轻举妄动。

朱慕云与余国辉吃过饭后,去了趟看守所。自从曾山上任后,看守所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了。所有人都知道,华生是朱慕云的人。因此,曾山对看守所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不管华生怎么做,总觉得看守所的工作没做好。

如果华生仅仅是朱慕云介绍入政保局,倒也没什么。就像余国辉一样,只要学会逆来顺受就可以。但华生不行,他还有层其他的身份。如果让人知道,他竟然是地下党,还是猎手情报小组的一名成员,华生就完蛋了。

“曾山对看守所的工作不太满意,你做事的时候更要小心翼翼,可不能被人抓了小辫子。”朱慕云提醒着说,曾山当然不会知道华生的身份,朱慕云就担心,曾山为了找看守所的麻烦,派人调查华生,到时候让华生受无妄之灾,甚至把地下党的身份也查出来,那就太遗憾了。

“云哥放心,我在看守所的工作,绝对不会让人说出半句话来。”华生说,别看他年轻,但办事很老练。

“另外,桔娥的饭菜你也尽量少去吃,免得让人说闲话。”朱慕云提醒着说。

“我倒是去吃得少,三处的人经常去吃。只要是干部,都能吃到她炒的菜。”华生说,六水洲上没什么女人,桔娥长得又耐看,哪怕不为吃饭去,去看她一眼,跟她说说话也好。

“三处的人经常去?程吉路也真是的,一点也不注意影响。”朱慕云担忧的说。

“桔娥是余国辉的老婆,别人不敢打主意的。”华生笑了笑。

“我说的不是这方面的事,以后,你多注意一下桔娥,看她的行为是否正常。”朱慕云叮嘱着说,他觉得,以后桔娥上岸,一定要让三公子派人盯一下。

“云哥,桔娥是不是有问题?”华生惊讶的说,朱慕云与余国辉可以说是自己人,桔娥是余国辉的老婆,朱慕云怎么能怀疑她呢?

“没有问题,查一查也是好的嘛。”朱慕云意味深长的说。

喜欢交锋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交锋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回到明朝做千户我,拯救大明!三国:从抢洛神开始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最强特种兵之龙刺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威天下之刘襄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主君之路西凉铁骑续南明寒门状元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唐砖江山战图抗战侦察兵亮剑之老子是孔捷钢铁时代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抗日之铁血战将逍遥小书生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