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慕云没有再说,毕竟现在黄卫军还没有成立,这个时候就想着争权夺利,似乎也早了些。不管这支黄卫军的任务是什么,朱慕云的目的,都是要分化瓦解。如果能在一开始,就埋下矛盾的种子,以后黄卫军的战斗力,肯定不会太高。

“局座,史希侠在我这里,除了拆台就是添乱,如果黄卫军还需要人的话,我看把他送过去算了。”朱慕云突然说,当初他以为,史希侠离开三处后,应该能想明白,知道自己的定位。

可哪想到,史希侠到宪佐班后,很快就和田岛拓真打得火热。而且,史希侠野心勃勃,借着王智慧,竟然要把古昌地下党全部清除。胡梦北用他的牺牲,换来了古昌地下党的安全。

“那可不行,他是中统的人,去一帮军统当中,能有什么作为?再说了,你觉得史希侠还有必要调动么?”李邦藩意味深长的说。

“他受了枪伤,调查肯定是完不成了。其实,也没有必要调查。要不是他想借劳工,破获古昌地下党组织,会有现在的事么?”朱慕云说。

史希侠在中统的时候,就是坚决反共的。到三处后,更是处心积虑,想要派人打入中共地下党组织。而且,他的“火药”,也确实做到了。可惜,史希侠太过着急,又碰到了朱慕云,导致功亏一篑。

“看本清课长的意见吧。”李邦藩说,史希侠的命运,其实控制在本清正雄手里。

“局座,要是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今天晚上准备抓捕安老大,绝对不能让他再逃掉了。”朱慕云说,他知道,这个时候该是给李邦藩留出思考时间了。

“好吧,注意安全。安老大抓没抓到无所谓,自己的安全第一。”李邦藩叮嘱着说,他也知道朱慕云只是找一个理由回去。要不然,他怎么这么喜欢朱慕云呢,就是因为他识时务。

从白石路到王家港,就算步行也只要十几分钟。朱慕云为了赶时间,坐了辆黄包车,先到295号附近,再步行前往地下暗道的入口。在王家港295号的地下室,邓湘涛已经在等着朱慕云了。

“熊东建已经到了法租界?”邓湘涛见到朱慕云后,问。今天上午,他已经接到了朱慕云的情报,熊东建很有可能会在法租界,与宪兵本队的总队长美座聡太少将会晤。

“是的,他们的进展很快,据说,熊东建将在古星招募一支军队,就叫黄卫军。”朱慕云缓缓的说,这种明目张胆的汉奸最是可恶。

“黄卫军?”邓湘涛喃喃的说。

“政保局已经接到命令,一处全体人员,将全部并入黄卫军,担任中下级军官。”朱慕云说,宪兵队这样的安排,他还没有猜透。

一处的人员,并不算政保局的精锐。真要调人的话,从行动队抽调最比较合适的。当然,熊东建是特务处时期的老特务,他愿意使用军统人员,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么说,杜华山可能会进入黄卫军?”邓湘涛说,能有这么一个重要眼线进入黄卫军,对他来到说也是意外之喜。

军统的很多人物,曾经都是黄埔毕业,像杜华山也是正经的黄埔生。他去黄卫军,不敢说给熊东建当副手,至少干个情报处长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黄卫军会设立情报处的话。

“基本已成定局。”朱慕云说。顿了一下,他又问:“区座,要不要制裁熊东建?”

“制裁他干什么?暂时不用。”邓湘涛愣了一下,摇了摇头说。

朱慕云却是呆住了,在黄卫军没成立之前,制裁熊东建,就能让黄卫军胎死腹中,这种事情,历来是军统最积极的,怎么到熊东建这里,就没动静了呢。

喜欢交锋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交锋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水浒逐鹿传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回到明朝做千户我,拯救大明!三国:从抢洛神开始抗战之铁血兵锋末代锦衣卫指挥使军工霸业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抗日之无敌强兵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我要做皇帝春秋我为王三国之天骄纵横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雄汉威天下之刘襄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主君之路西凉铁骑三国之无赖兵王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