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太祖大王宫于淑英名一生但是晚年却传位于一个昏君遂诚,次大王继位后残酷的压榨高句丽人民,这时一个来自橼那部的小官明临答夫站了出来。

次大王二十年(公元165年)一代枭雄宫于淑驾崩,全国的民众都去给这位曾经带领高句丽人民开疆拓土的国王吊唁,这时的明临答夫以“民不能忍受昏君”之名毅然发动了反对次大王的政变,以一己之力成功杀掉了了高句丽的昏君次大王。在刺杀了次大王遂诚后,明临答夫拥立隐居的伯固为新国王,是为高句丽第八代国王“新大王”。我们之前讲过伯固是太祖大王宫于淑的三弟,关于这个继位顺序本人还是持怀疑态度的,怎么想这里边都不对,因为太祖大王驾崩的时候已经114岁了,他的弟弟在年轻能年轻到哪里去,所以说“新大王”不太可能是太祖大王的三弟,父子的可能性都不大,有可能都得是爷孙关系。有一种说法就是太祖大王宫于淑实际上早就挂了,而“次大王”也早在146年就被杀,而“新大王”伯固继位的年份实际上早在公元146年就已经是高句丽的国王了,至于《三国史记》对于这混乱的继位顺序的记载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也有可能高丽学者金富轼有意的掩盖一些事实,而我本人认为“次大王”没有被传言的那么坏,之所以给他刻画成一个残暴的昏君形象,纯粹是为了迎合明临答夫所谓“一代名相”的光辉形象,而将本身他弑君谋逆的罪证给予“洗白”和“美化”,不过这些只是猜测,至于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只能穿越到高句丽国问问明临答夫才能知道了。

“新大王”伯固继位以后,立刻封刺杀“昏君”的忠臣明临答夫为“国相”,国相的权利可要比咱们中原王朝的“宰相”权利要大很多,那基本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来这个官职经过演变后来改称了“莫离支”,高句丽的最后一个莫离支是泉盖苏文的儿子泉男生,泉男生后来投降了唐朝当然这是后话。回到正文明临答夫被拜为“国相”,同时加封为“沛者”。“沛者”是高句丽独有的一个最高爵位,大家可以给他想象成咱们中原王朝的“王爷”,至于高句丽的官制我们后期会给大家系统的介绍,这里不多赘述。明临答夫可谓一步登天,内外朝廷独掌大权。

新大王四年(公元168年),为了对太祖大王时期高句丽侵犯辽东的报复,东汉朝廷的玄菟太守耿临率大军征讨高句丽,伯固认为以我们高句丽现在的实力不足以对抗东汉朝廷,史书记载:“王自降”,投降了东汉朝廷。新大王五年(公元169年),高句丽协助东汉朝廷讨伐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与东汉朝廷的关系,这时的高句丽实际上受到东汉玄菟郡的节制。新大王八年(公元172年),玄菟太守耿临又率大军讨伐高句丽,这时高句丽的大臣们群情激愤,主张出城跟耿临死磕,我都投降了你还欺负我,士可忍孰不可忍,而就在这时明临答夫没有依附众臣的建议,而是主张固守坐原城,汉军兵锋正盛如果我军出去跟他们死磕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敌军大军出动,我军固守以消耗敌军的粮食,等他们没粮的那天,我们在出城一举歼灭他们。事实果然如同明临答夫的预料,汉军来势汹汹而高句丽依险据守,汉军久攻不克撤军,明临答夫找准时机,过段出城追击汉军最终在坐原一举将汉军全部歼灭,高句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经此一战明临答夫声明远扬,“新大王”伯固把坐原和质山两地作为封地封给了明临答夫,而明临答夫也成为了高句丽的“一代命相”。

喜欢辰说朝鲜史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辰说朝鲜史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水浒逐鹿传宰执天下天唐锦绣抗日之无敌强兵春秋我为王浴血兵魂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逍遥小书生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曹贼凶猛大唐:怒揭皇榜,李二偷听我心声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茧蜂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雄汉威天下之刘襄银狐主君之路西凉铁骑争霸天下乘龙佳婿穿越直播:挑战一统三国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战争承包商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