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给二七一旅和六十二军的命令是让他们于晚十点钟分别从东、西二个方向,向日军第二十二旅团发起进攻,攻击向同时要截断日军向东、西二个方向逃窜的道路,几支苦等多日的部队在接到命令后,都兴奋的磨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投入进攻。

在给几支部队分别去电之后,王海涛又给副军长唐仁信发了一封电报,告之英德县这里的情况,并让其见机对韶关的日军发起攻击。电报刚发出去,二七二旅旅长张灵甫就来到了王海涛的指挥部,请求亲自率领五四五团向日军发起进攻。王海涛见张灵甫求战心切,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一再叮嘱他注意安全。

晚上九点半钟,几支部队都进入了各自攻击的位置,二七一旅、警卫旅更是调集了众多的各种口径迫击炮,瞄准了日军军营。城里九十师的火炮团,三十门火炮也扬起了炮口,对准了目标。王海涛在警卫营的保护下也来到了城墙上,把目光投向了日军军营方向。五四五团和五四六团三营都随张灵甫来进入了城外的第一道防线内,并且做好了出击准备。

时钟指向了晚上十点钟,火炮营的三十门火炮首先发出了怒吼,同时几个方向上都出现了炮击的火光,无数的炮弹同时向日军军营飞去。火炮的炮声惊动了正在营帐中的日军第二十二旅团旅团长黑岩义胜少将,还没等黑岩义胜少将走出营帐,炮弹己经在营地中爆炸开了。

日军的军营一下乱成了一团,士兵们慌乱的四下乱窜,躲避着炮弹,而军官们则是匆匆的冲出了帐蓬,一面大喊着敌袭,一面寻找着部下。火光中照出了日军士兵慌乱的身影,也照出了黑岩义胜少将毫无血色的面容。炮击进行了十分钟渐渐停了下来,可四面传来的喊杀声让黑岩义胜少将的心一下沉了下去。

这时黑岩义胜少将终于明白了,这是中国军队对自己展开了全面的反攻。强自镇定下来的黑岩义胜少将马上命令手下组织士兵就地防守,一定要挡住支师军队的进攻。要说日军的第十一师团也不愧是最早成立的甲种师团,的确是训练有素。从最初被炮击时的混乱中清醒过来后,很快就组织起了一道圆型防线,开始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

不过九十师的部队可不是国军其它军队可以相比的。在九江的万家岭那里,国军七、八个军,十余万人对付一零六师团的一个旅团,用了几天时间都没能全歼,还让日军的师团长松浦淳六郎给跑了。而九十师的部队如同沸水泼雪般的瓦解了日军匆忙下建起的防线,快速的向日军军营内插去。

动作最快,攻击最猛的就是警卫旅了,一团在唐山豹的率领下直接就奔着山炮兵第十一联队的炮兵阵地而去。在离炮兵阵地一百米的地方,终于遇上了日军有组织的抵抗。这是专门安排保护炮兵阵地的一个步兵中队,因为火炮没有打到这里,所以这里的日军虽慌张但是没有乱。

唐山豹的队伍刚接近这里,日军阵地上几挺机枪就开火了,几名冲在前面的战士倒了下去。后面的战士纷纷就地隐蔽,攻击一下停了下来。唐山豹一看,立刻命令上去几支四零火箭筒,打掉日军机枪阵地。随着几发*射了出去,日军几处机枪阵地淹没在爆炸声中。

机枪一停下来,一团的战士从隐蔽的地方一跃而起,又冲向了日军阵地。这时日军阵地上的那些单发步枪己经无法再阻挡一团战士进攻的脚步了。一团的战士在冲近了日军阵地后,一阵*就让日军阵地整个被爆炸声所笼罩。在硝烟中,一团战士冲上了日军阵地,还有一些仍在顽抗的日军士兵,都死在了一团战士的*下。

.

喜欢抗日猛虎军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抗日猛虎军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逍遥小书生天唐锦绣抗日之无敌强兵三国:从抢洛神开始抗战之铁血兵锋末代锦衣卫指挥使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雄汉威天下之刘襄黜龙主君之路西凉铁骑争霸天下穿越直播:挑战一统三国钢铁皇朝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战争承包商唐砖江山战图抗战侦察兵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