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日军承受不住巨大的损失,再次撤了回去。这次进攻一三三联队几乎损失了一个步兵大队,元气大伤的日军暂时停止了进攻。而兴安镇中,周胜让三连断后,其余部队在有序的向镇外撤退。半个小时之后,三连也在最后向镇北撤去。

九十集团军担任前锋的装甲旅和九十师二七一旅的两个团,经过近二个小时的前进,己逼近兴安镇。担任前出侦察任务的侦察小组己发现了兴安镇外的大批日军。此时武内俊二郎中将也得到报告,部队后方发现大量中国军队还有大量战车部队。

武内俊二郎中将明白手下的一一六旅团己是凶多吉少,但现在前面的兴安镇还没能拿下来,自己的处境很不妙了。武内俊二郎中将一面命令河野旅团剩余的兵力马上赶往部队后方布防,一面命令鹈泽尚信少将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攻占兴安镇。

河野旅团此时免强能凑出二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在旅团长河野毅少将的率领下,来到部队后方开始抢修防御工事。河野毅少将心里满是悲观的情绪,可是面对武内俊二郎中将却一点也不敢表露出来。从湖南攻过来时三万多人的部队,这才打了没多久就己经损兵大半,别说攻占广西全境,打通至印支那的通道了,连是否能撤回湖南地界都不知道。

河野抢修阵地没多久,前面就传来了好消息,兴安镇的中国军队撤退了,部队已经重新占领兴安镇。占领兴安镇后,日军总算是有了个落脚点,不过武内俊二郎中将并不认为凭着兴安镇能阻挡住中国军队的追击。因此武内俊二郎命令河野旅团留守兴安镇,阻击中国军队的追击,自己率领一一六师团余部继续向全州撤退。

接到命令的河野毅少将忍不住把武内俊二郎中将的十八代亲人都问侯了一遍,但他还是没胆子抗命,只能率领旅团最后的两个步兵大队留了下来。武内俊二郎中将一点也不敢耽误,命令一三零旅团在前开路,全师团马上出发,连夜向全州方向转进。

可武内俊二郎中将的师团部还没有开出兴安镇的北门,前方鹈泽尚信少将就传来消息,前锋部队遇上中国军队的阻击,双方己经交火。这一消息让武内俊二郎中将心中一凉。现在可谓是前有阻截后有追兵,自已这一万余人还笳不能退回全州,他心里也没了底。

武内俊二郎中将只能先在兴安镇停了下来,一面命令鹈泽尚信少将尽快冲破中国军队的阻截,一面向远在南昌向第十一军司令部发出求援电报。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接到求援电报也是皱起了眉头,马上请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来司令部议事。

这次十一军受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委托,从长沙侧翼对衡阳、永州、韶阳等城市发起攻击,一但配合第十三军主力攻占长江之后,马上向广西境内进攻,争取攻占广西省,打通长沙至印支那的通道,以便从陆路支援在东南亚各国的南方军。

现在第十三军己攻入长沙外围,而自已的第十一军也连克衡阳、永州等城市,在这样的局面下,自己才派出一一六师团和河野混成旅团向广西境内发起攻击。广西的钦州城有七十师团在内的三万多兵力,在两面夹击之下应该可以很快的攻占广西全境。

两天前武内俊二郎中将还来电报告己攻占全州,并且正在向桂林攻击前进,进攻顺利。可现在却发来了求援电报。这让横山勇中将吃惊的同时有点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没多久参谋长中山贞武少将走进了横山勇中将的办公室,横山勇中将面色凝重的把电报交给了中山贞武少将过目。

喜欢抗日猛虎军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抗日猛虎军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逍遥小书生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回到明朝做千户我,拯救大明!银狐三国:从抢洛神开始水浒逐鹿传末代锦衣卫指挥使军工霸业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抗日之无敌强兵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三国之天骄纵横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雄汉威天下之刘襄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主君之路西凉铁骑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唐砖江山战图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