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而朱巧巧更是怀恨在心,仗着有徐灏的锦衣卫撑腰,把北院的嫁妆任是一件破烂都不留下,全给搬空了。

是以耿氏嫁过来时,除了后来徐家置办的那些摆设外,就没见过什么珍贵东西,再说二房三房都留下了家人看守,院子里根本进不去。而园子里早已是人去楼空,连家具都一并搬过来了,这大家闺秀自是不能用前主人留下的任何物件,是以用惯的了东西都得拿过来。

甚至就连园子都轻易不让任何人进去,徐灏那时官复原职,老太君就发了话,不许家里人糟蹋了花园,将来或许还得搬回来呢。而长房又因朱巧巧嫁来时,花园等等一应俱全又带不走,消闲时自有去处,是以徐耀祖夫妇对此没有意见。

说起来就连朱巧巧的北院都原封未动,保持原样,没有让耿氏住进去,王氏当时留了个心眼,朱巧巧到底乃是郡主身份,万一鹊巢鸠占把她给惹毛了,告到帝王面前可怎么办?

因此耿氏是住在靠近外宅的一间小院子里,是早年徐汶的住处,她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过是小妾,对此颇有微词外也不好多说什么,眼睁睁看着二奶奶王玄清和一干通房丫头住在富贵奢华的宅院里,那份羡慕嫉妒就别提了。

一下马车,耿氏就被彻底震慑了,总是听下人们说什么京城那边府邸多么的气派,多么的富贵,二房算是彻底发达了云云,人人羡慕,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她暗暗观察着眼前数不尽的亭台楼阁,长廊庭院,竟是比娘家侯府还要壮丽巍峨,气派更大。心里不禁暗暗乍舌,越发对闻名已久的徐家三少爷感到好奇,心说他年纪明明比丈夫还小,怎么就能凭借一己之力,短短时间内就挣下这偌大的一份家业呢?

今日王玄清因怀了身孕没有前来,除了太太王氏和几位姨娘外,媳妇里属耿氏身份最高,亦步亦趋的跟在姨娘后面。

走在最前面的王氏回头神色复杂的看了耿氏一眼,虽说对她嫁过来后的表现还算满意,可是心里总是时不时的后悔不已,后悔一时冲动坏了家里不成文的规矩,反正事已至此,该怎么想个好法子把朱巧巧劝回去呢?

大太太倒是选择性的遗忘了,儿媳妇是经自己一手撵出的,其实在她看来这都不算个事儿。长辈之命身为晚辈就得乖乖听从,叫你走你就得走,叫你回来你就得回来,天经地义。

王氏心里一样很是感慨万千,娘家往日不也是如此般兴盛嘛?如今侯府仍在却已然是物是人非了。

这边府里的妇人媳妇们把太太一行人迎进了千寿堂,萧氏笑着出来,说道:“大嫂可算来了,快请进。”

王氏有些拉不下脸来,冷哼一声当先走上台阶,小丫头赶紧打起帘子。

一进屋,王氏堆上笑脸给老太君请安问好,眼见朱巧巧不在屋里,心里很是失望。

老太君笑道:“这么多人闹得我眼都花了,除了太太和姨娘,你们都去园子里随便逛逛,好些日子没和姑娘们见面了,去亲热亲热一番,那边有自己的厨房手艺,中午都不必过来了,去吧。”

耿氏下意识的朝着太太看去,王氏一心想把朱巧巧领回家去,低声道:“去吧,好生玩一天,不必过来伺候了。”

“是。”

耿氏巴不得不留下来立规矩呢,道了个万福转身随着出来,她平日里和徐济屋里人没什么来往,又自持身份只对王玄清客气,因此和丫鬟出身的几个小妾都不熟悉。

当下就见女人们一哄而散,叽叽喳喳的说笑着,各自去找亲戚好友去了,只剩下谁都不认识的耿氏和贴身丫头小翠,孤零零的站在院子外。

喜欢平凡的明穿日子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平凡的明穿日子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回到明朝做千户我,拯救大明!三国:从抢洛神开始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最强特种兵之龙刺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威天下之刘襄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主君之路西凉铁骑续南明寒门状元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唐砖江山战图抗战侦察兵亮剑之老子是孔捷钢铁时代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抗日之铁血战将逍遥小书生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