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沐凝雪轻笑道:“灏儿最是疼我,一句重话都舍不得说,再说有姑姑撑腰,在这北平府里谁敢惹他?”

朱棣压抑心情被小儿女的婚事吹散了许多,再说先帝驾崩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了,微笑道:“这倒是真的,高熙天不怕地不怕有时连我都敢顶撞,却独独服徐灏,对他言听计从,我这北平府看来是没人能奈何得他。对了,正好犹豫着该怎么安排他的差事,是让他们兄弟俩负责领军,还是协助高炽处理政务,甚或是留在我身边做个谋士呢?”

沐凝雪不紧不慢的道:“灏儿性子懒散不喜拘束,思绪天马行空不拘俗礼,莫不如让他按着自己的心意来,或许会给爹爹带来些惊喜,也说不准。”

朱棣惊讶的道:“凝雪果然有见地,有人也这么说过,还记得先帝亲口赞徐灏乃我朝第二位刘基。那好!就随着他自己的心意来,愿意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沐凝雪调皮一笑,起身坐在燕王妃身边,笑道:“那您就等着吧,他宁可呆在家里也不喜欢出外做事。”

朱棣不禁苦笑道:“本王何尝不和他一样?如今泰山压顶,已经病倒多日了。”

随着朝廷调兵遣将步步紧逼,朱棣目前处于守势,父皇驾崩和两个儿子失踪,对外宣称因悲伤担心过度而卧病在床。

转眼间到了第三天,吉日,徐家低调送来早已备妥的一套齐整大聘,燕王妃回以十对金镶碗,十对金镶箸,一面金镶玉打造的庚牌等金银器皿。

为了表示诚意,王妃亲自带着嫔妃们连夜缝制了八副绣枕、四套百鸟朝凤鸳鸯锦被,四双男鞋、四双女鞋;给徐灏缝了一套新郎官大红吉服,两套淡墨白色文士长衫,又精心准备了一柄朱棣用过的龙泉宝剑,一套湖笔徽墨龙尾砚,一匹大宛纯白骏马。

按照明初的北方风俗,隔了几日萧氏带着活鸡活鸭活鱼等新鲜食物登门,燕王妃亲自设宴款待,吃过茶后到了吉时,请沐凝雪出来相见,就见凝雪身穿大红金百蝶装花吉服,同色金丝百花绣裙,环佩七事,恍然仙女临凡。

沐凝雪不好意思的给婆婆见了礼,面向东南,芷晴扶着她朝着喜神的方位,坐在了一只水桶上面。

萧氏含笑给儿媳妇的脸上修了几下,因儿子不喜女子包头戴假髻,就用金漆点了下鬓角,戴了凤冠首饰,完事后凝雪给婆婆四双八拜行礼。

徐灏知道成亲是件很麻烦的辛苦事,可也没想到长辈会是这般郑重其事,完全按照规矩一丝不苟的来。不由得暗暗叫苦,早知道就先和凝雪洞房个三五次,精疲力竭了再放她去燕王府,这下倒好,得为妻子守身如玉将近一个月。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有了女人做和尚难,大嫂家事一大堆即使想过来骚扰都没空,晚上又不便偷偷过来,不是陪着老太君就是陪着其她长辈,内宅小姐们好几位。

如今麝月和晴雯都回到了徐灏身边,沐凝雪亲自点的头,因再把两个丫头欲盖弥彰的放在嫂子身边,时间久了未免太不像话。

对此徐灏发觉当初有些想当然了,养在外头难道还能瞒住妻子和家人嘛?两头不讨好,干脆也就顺势同意了。

晴雯自然欣喜若狂,她要的就是个名分,哪怕仅仅是个侍妾,每天笑吟吟的心满意足。

徐灏不担心屋里上演所谓宅内,当然有时争吵斗气不会免俗,但谁也不会妄想取沐凝雪而代之,永远不可能,身份上的差距太悬殊了。

晴雯摇身一变卖身求荣,成了夫人最忠诚的心腹,监督着不让麝月亲近徐灏。

徐灏寻思着眼不见心不烦,索性搬到书房里住着,远离屋里的女孩们得了。

喜欢平凡的明穿日子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平凡的明穿日子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逍遥小书生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回到明朝做千户我,拯救大明!银狐三国:从抢洛神开始水浒逐鹿传末代锦衣卫指挥使军工霸业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抗日之无敌强兵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三国之天骄纵横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雄汉威天下之刘襄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主君之路西凉铁骑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唐砖江山战图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