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玉兰一呆,支支吾吾的道:“我是在附近的太湖石后解手,看见她偷的。”

青烟媳妇冷笑道:“我是在滴翠亭看见她打枫亭过来,可我却没有到枫亭。”

这时玉兰来了,她正因不见了镯子,到处的乱找乱问。

钟可姑瞧了眼脸色铁青的钟可姑,开口问道:“你的镯子怎么不见的?”

玉兰说道:“我打外头回来,路过枫亭见婆子提了热水,因说要洗洗手。落红嫂子帮着我叫婆子倒了水,当时褪下镯子随手放在了石头上,就忘记带了。我记得那时就我们三人在那里,她们该知道谁拿了去。”

王玄清问道:“这手帕可是你的?”

“不是我的。”玉兰摇头。

看了半天的王玄红忽然笑道:“这手帕就是落红的。”

“好了。”王玄清处置惯了此种事,当下传了舒二娘来,说道:“落红偷了玉兰的镯子,还赖青烟媳妇偷的,大呼小叫的嚷闹,真是无法无天了。你把她带出去,在园门外头打二十板,撵了出去。”

玉兰竟没想到是落红偷的,枉自先前还念着她不计前嫌呢,睁大了眼看着落红流着泪给诸位奶奶磕了头,也不敢分辨,低着头匆匆随着舒二娘走了,不禁叹了口气。

邬夜春大损颜面,说了几句话就告辞离去,气得好几天吃不下饭。也是她的亲戚在松江府坑苦了徐海,连带着她也不受徐海待见了,最近在家中的地位直线下降。

燕雀庄,花凤仙家与谷二狗家比邻而居,两家只隔着一道柳篱,来来往往跳篱笆,无需走门,一直好得像一家人。

蛋子搬到了府上,王玄红更是住在内宅,反而与花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倒是一向亲密无间的谷嫂子因儿子念了书,已经不太愿意娶花凤仙这个山村里出来的野丫头了,即使她缠了足,谁让徐家的风气是瞧不起缠足之女呢。

说到底谷二狗有成为人上人的趋势,而花家就算在徐家混的很开,归根到底还是仰人鼻息。

早年谷二狗的父亲在世之时,谷家有钱,花家没钱,现在则是花家有钱,谷家没钱,谷嫂子节衣缩食供养儿子迎来了丰厚回报,刚刚考中童生的谷二狗给她挣足了脸面。

因花凤仙起了嫌隙,两家的关系变得冰冷。如今两家人出门见面,谷二狗总是仰着脸,花老爹则低下头,还得给他让路,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身份在辽东人的心里根深蒂固。

总之花谷两家数十年来的颠颠倒倒,无疑是众多普通百姓家的一幅缩影。

其实,这两年的花家三口,在燕雀庄就像直上青云的风筝,又像一帆风顺的海船,因帮着徐灏培育了庄稼,每每得到了大笔赏赐,在庄子里富得拔了尖儿。

花老爹看准了地瓜土豆西红柿花生的前景,向徐灏开口租下了一大片土地,不但种新庄稼,家里养了许多的猪、羊、鸡、鸭,把赏钱用来盖了两间玻璃大暖棚,光是供给附近的权贵就不愁销路。

每天都有活钱进门,虽然不是日进斗金,却胜在细水长流,一年到头是个不小的数目。

赚了钱的花老爹只有一个闺女,干脆大兴土木,盖起了大房子。请来匠人,一色的青砖到底,房上飞檐起脊,铺盖着鱼鳞红瓦,找来阴阳先生看风水。那阴阳先生投其所好,赌定盖一座飞檐走壁的花门楼,花家的子子孙孙,必出文官武将。

相形之下,跟花家一墙之隔的西院谷家,可就黯然失色了。

谷嫂子虽然体体面面不屑于做事,也在忧愁坐吃山空,就算月月有王玄红的一份钱粮接济,但能撑到儿子考中秀才举人么?并且谷二狗在学堂沾染上了富贵习气,花销越来越大。

喜欢平凡的明穿日子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平凡的明穿日子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逍遥小书生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回到明朝做千户我,拯救大明!银狐三国:从抢洛神开始水浒逐鹿传末代锦衣卫指挥使军工霸业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抗日之无敌强兵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三国之天骄纵横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雄汉威天下之刘襄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主君之路西凉铁骑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唐砖江山战图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