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建安王将布包交给童子,让他妥善保管,随后他笑着对刘邦说:“我们两个老家伙之间的小游戏,季儿勿恼,你能明白劳动之不易,生活之艰难,做叔叔的很高兴。”

“得了吧您...你高兴怕是因为我配合你演完了戏,打赢了赌吧?”刘邦很是无奈。

家天下,血缘永远是第一位的,虽然刘邦是皇帝,但到了这里,面对建安王,他就是小辈,对小辈哪里需要什么敬畏呢?

此时端君主的架子,只会被骂的狗血喷头,这是愚蠢的行为,刘邦不能干,他又给建安王鞠了一躬“皇叔也是为了侄儿好,侄儿感激还来不及又岂会不悦?”

“嗯,不错!”建安王满意地点点头“走吧,咱们去里面说,茶应该已经煮好了。”

几人跟着他来到偏室——正堂那是供奉三清,每日修行的地方,不适合谈话。

入席坐定,主人自然坐上位,刘邦居左,慕容安南居右,至于他身边的那个少年,被打发到外面去玩了,他还没有资格站在这里。

童子端来茶水,给三人各倒了一杯,然后就出去了,建安王举着茶杯道:“季儿,品尝一下,这是慕容从南燕带回来的新茶,再配上山涧里的泉水煮的,宫里可没有。”

刘邦将茶杯放到鼻间,轻嗅了一口,茶叶的清香扑鼻,小抿了一口,茶水甘冽,他吧唧吧唧嘴,努力装出一副享受的表情。

刘邦不会品茶,一直都不会,不管什么样的好茶,只要没有异味,在他嘴里,那都是一个味道。

不过,这不能明说,他还拉不下那张脸,没办法,只好不懂装懂了,反正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感受到这里面的各种妙趣。只要看着像那么回事就行,所以霍政喝茶时的模样,被刘邦学了个十足十。

果然,见刘邦如此愉悦的模样,建安王微微一笑,向慕容安南致意,两人掩袖品酌。

大渝有一条十分奇怪的规矩,吃饭不能说话,喝茶不能不说话。正如喝酒要有肉,品茶要有雅言。

建安王先是给刘邦大致介绍了一下慕容安南的来历,他的确是胡人,不过是华夏化的胡人。

慕容安南为鲜卑族,本是辽东慕容部的‘达蠡’,也就是王族的意思,五十多年前,他的父亲被作为人质送到了梁国,他一家就在洛阳定居了下来。

因为自幼就对华夏文明的向往与热爱,来梁后,他四处拜师,学习百家经义,成人后,他基本与华夏族无异。

二十年前,他与当时在梁游学的建安王相遇,一番交谈之后,可谓是志同道合,一见如故,遂引为知己,两人的交情就这么建立下来了。

五年前,慕容安南得以回归辽东,凭借自己的学识,他很快就在部落里崭露头角,得到重用,慕容部也一年比一年繁荣。

慕容部的强大引起了梁国的不安,两方矛盾加深,终于,半年前,梁国进兵辽东,慕容部不得已奋起反抗,战争爆发了。

梁国与慕容部的关系也跌至冰点,慕容部虽然没有打赢这场战争,但梁国也没取得十分大的优势。

双方对峙,最先崩溃的是慕容部,他们虽说也种地,但大多数都是牧民,梁国切断了贸易往来,周边的部落也不肯和他们做交易。

久而久之,部落里的粮食不够吃了,衣服也不够穿了,总之,在梁国的全面制裁下,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天不如一天。

梁国的暴虐无道,慕容部的无奈可怜,在这种大局面下,他的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极富故事性。

慕容安南学识渊博,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说到动情处,或怒发冲冠,或潸然泪下,当他说到,自己在梁国的爱人为他守节自杀时,刘邦整个人都呆住了。

喜欢我真是皇帝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我真是皇帝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水浒逐鹿传宰执天下天唐锦绣抗日之无敌强兵春秋我为王浴血兵魂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逍遥小书生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曹贼凶猛大唐:怒揭皇榜,李二偷听我心声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茧蜂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雄汉威天下之刘襄银狐主君之路西凉铁骑争霸天下乘龙佳婿穿越直播:挑战一统三国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战争承包商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