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人,朝廷那边已经收到信,很快会派人过来,对马岛并没有经过详细的规划,土地开垦也不够,只要人到齐了,就能加大对马岛的开发,这些倭国农民,武士自然有了去处,不用担心他们生乱。”贺西廉一边走,一边说道。

曹变蛟这些都不在意,朝廷那边有经验,毕竟大明收复吕宋,旧港已经快两年了,不管是文化,田亩,还是制度的同化方面都有足够经验与能力。

他做为武将,这次的伐倭招讨使,重心还在军事上。

走了一圈,他划定了三处要塞,两处基地,这会儿他在上郡,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道:“刘靖铭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还没有。”贺西廉道:“海上传信比较麻烦,不过从九国岛那边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没事。松平信纲等再次大败,要么狗急跳墙,要么改换策略。”

曹变蛟一身银铠,目光炯炯,望着关门海峡方向,道“准备好了吗?”

贺西廉立即道“从海军那借了五艘中舰,十二艘小舰,再加上刘靖铭手里的,就是十五艘中舰,这样规模的舰队,只要不是在岸边,倭国无力做什么,封锁一个海峡,轻轻松松。水雷,军器局那边拨付了三万枚,够用了……”

曹变蛟心里斟酌一番,面无表情的道:“这次本将不随军去,你亲自挑一些有经验的人陪同,务必要确保舰队平安回来。”

“是!”贺西廉身体一直,应声道。

……

刘靖铭是提前离开的岛原,比曹变蛟等人预计的回来早了两天,一群人在府中,听着刘靖铭的回报。

“岛原之乱比末将等预计的要严重,基督教徒的意志相当坚定,幕府军死伤五六万人都没有拿下……”

刘靖铭做着汇报,曹变蛟,贺西廉等人听的相当认真,丝毫细节都不愿放过。

宗义成等人站在一旁,听的是心惊肉跳,他们没有想到,岛原之乱居然演变到这种程度。

“说说你的想法。”曹变蛟听完,面色如常的道。

“是。”

刘靖铭稍做思索,道:“末将认为,松平信纲等人不好对付,我们必须打一个时间差,让他措手不及,若是他反应过来,我们的计划就未必能继续走下去。原城上的天草四郎肯定不是他的对手,破城只是时间的问题。倭国虽然是岛国,但人口并不少,初步估计有两千万左右,潜力极大,末将建议,要尽早推进计划,不能让倭国反应过来……”

曹变蛟听了一阵,道:“你是说,我们应该马上着手封锁关门海峡,让松平信纲的十多万大军彻底困死在九国岛?”

刘靖铭道“是。倭国国内势力错综复杂,若是松平信纲覆没,对倭国的打击会很大,并且,天草四郎坐大,也能进一步推动帅府内耗倭国国力的目的……”

曹变蛟转头看向贺西廉,道:“贺大人怎么看?”

贺西廉道:“下官赞同,先封锁关门海峡,失去后援的松平信纲支撑不了多久,我们再观察江户的动作。对了,通知库页岛,可以加强对虾夷的试探,尽量还要低调一点,不要暴露的太早。”

曹变蛟转向刘靖铭,道“我给你调集了更多的舰,兵力,这次你带七千人,记住,一定要小心,本将希望所有人都保持着足够的冷静,任何轻率冒进不准有,必须严苛的执行命令,若是有人违法军规,本将决不轻饶!”

随着大明军力的不断恢复,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军队中有一股盲目的傲气在滋生,曹变蛟在进行敲打。

刘靖铭心里确实不怎么看得起倭国以及那些杂乱武士组成的军队,闻言神色一肃,道:“是,末将明白!”

喜欢独断大明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独断大明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回到明朝做千户我,拯救大明!三国:从抢洛神开始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最强特种兵之龙刺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威天下之刘襄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主君之路西凉铁骑续南明寒门状元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唐砖江山战图抗战侦察兵亮剑之老子是孔捷钢铁时代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抗日之铁血战将逍遥小书生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