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上面的人,还真要考虑一下民意了,否则很容易被陈止和他背后的陈永,扣上个包庇匈奴外臣、构陷忠良的名头啊。”

罗勋看的透彻,也知道陈止此举颇有风险,但考虑到陈止在举办文评的同时,还一直和大鸿胪那边的人联系,就知道八成留着后手。

门外的百姓听了陈止的话,却越发愤怒,他们想不了太深的,却本能反感匈奴,被调动起情绪,想到了匈奴人的作为,以及刚才的嚣张,都觉此族乃是中土之敌,一个个喊打喊杀。

连靳准暗道不妙,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等人被抓,无论是哪一方,肯定是奔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去处理,无法动摇陈止了。

“只是,我等大张旗鼓的过来,却这么轻而易举的被人连消带打,失去了主导权不说,还要被直接拿住、送走,一传出去名声受损,气势也要跌落,平白被人看轻,和汉廷还未正式谈判,已落入下风,但事已至此,再怎么说也没用了,陈止这话一出,汉朝朝廷是要拼命死保其人的,唉,这次是轻敌了,也对,陈止怎么可能那么好对付,否则大将军也不至于现在还生死不明,只希望能在其他方面找回点好处,不然回去可堵不上其他部族的嘴!”

于是,在刘乂的吵闹声中,这一行匈奴人,被带去了后院——太乐署与太常府的其他从属司衙相连,可以通过其他门户前往廷尉所在。

按说这不合规矩,但考虑到门前站着那么多人,都是义愤填膺的样子,为安全计,不得不行此一策。

在过后堂时,等待品评的学子士人们见着一众匈奴使节被押送过去,心情复杂,有欣慰、有快意,但也有担忧和不解的,当然,也免不了有反对的。

“太乐令行事,是否太过刚硬?”

“这也没有办法,若是任由这几人离开,大汉威严何在?事后更要有人追究。”

“我倒觉得问题不大,毕竟是匈奴人理亏,况且抓住他们,也只是走个流程罢了。”

“就是要让他们好看才行,太乐令此举让人心情通畅,做得好!难道朝中诸公,还能有为胡人张目的?”

“区区匈奴,侥幸一胜,就得意忘形,真不知道朝中为何不继续派军攻打,何以畏战!?”

……

议论中,学子们重新平静下来,随机想到正事,又担心经过这个插曲,会影响今日品评。

匈奴使节如何,自然比不上他们的品评。

前方,随着匈奴使节团的离去,高台之上,陈止重新坐下来,宛如无事一样,吩咐着吏胥,继续刚才的品评。

太乐署上下,包括董绪等人都因刚才变故心神不宁,但见陈止神色如常,仿佛被他感染,情绪都逐渐平静下来。

王衍摇摇头,笑道:“守一啊,过去只知你在琴棋书画上皆可称大家,却不知你对史家也是这般熟悉啊,你这一口源流道来,匈奴小使的诸般唇舌,赫然没了半点用武之地,想来他这心里定是憋屈的难受吧。”

古优等人也都是称赞起来。

但紧接着,王衍又道:“不过,这几人到底占着一个藩属使臣的名号,看其中一小儿很是不甘,难保没有后患。这种事你固然是做得对,但身正也得小心他人言,说的人多了,诸公难免有所考量的。”

他是在委婉的劝诫,陈止哪里听不出来,当即拱手致谢。

古优等人也在旁边附和。

唯独罗勋冷眼旁观,没有多说什么,他很清楚,陈止刚才的话,已让其人立于不败之地了,无需太过担忧。

“这个陈止,绝非才子那般简单,手段精妙,其人怕是志向不小,过去真是走眼了,当结交一番。”

喜欢冠绝新汉朝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冠绝新汉朝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回到明朝做千户我,拯救大明!三国:从抢洛神开始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万历1592最强特种兵之龙刺覆明1587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威天下之刘襄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主君之路西凉铁骑续南明寒门状元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水浒:颠覆宋末唐砖江山战图抗战侦察兵亮剑之老子是孔捷钢铁时代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抗日之铁血战将逍遥小书生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