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贾琮在贾家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马车、长随、服侍丫鬟一概没有。

只有一个在贾家地位不显的奶嬷嬷看护着他,不死就成。

若非当年事闹的满城风语,众人皆知他为贾家血脉,贾琮怕都活不到今天。

而事实上,他的确没活到今天……

“贾琮,你也上车来!”

自嗨好一阵的贾环,终于良心发现,对走在路边的贾琮招手道。

贾琮看了眼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瞥了环老三一眼,道:“谢谢好心,不用了。”

贾环一双手不知摸了哪里,蹭成了小黑爪子,他伸出右手,搓了搓黑不溜秋的大拇指和食指,眉飞色舞道:“三姐姐整日里厉害的紧,拿五百钱让我去给她买劳什子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

她哪里知道,五百钱能买一车那些破玩意儿了!

我在南胡同花百十钱给她随便买几个就成,剩下的,我请你个东道!

快点快点!”

贾琮见他巴巴的催的紧,也不拿捏了。

整个贾家从上到下,包括诸多奴才在内,也只有贾环愿意同他来往。

当然,贾环在贾家同样是人憎狗嫌,没人愿意搭理同他顽,也是个重要缘由。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现在是一类人。

贾环让赵国基停了车,招呼贾琮上车,又把小厮钱槐打发回家,一行人转向南胡同去了……

……

却说金荣自忖失了颜面,回到家后,越想越气,一个人咕咕哝哝个不停。

恨得咬牙切齿!

其母胡氏见之,便问缘由。

金荣道:“今儿学里塾掌不在,我们就自个儿看书。

他们一班人顽博戏,非让我顽,我就耍了两手,赢了他们五百钱。

偏他们不服,就出千耍赖,倚势欺人,又逼我还回去。

不过是看我不姓贾……”

胡氏是个本分的,劝道:“你又要争什么闲气?好容易我同你姑妈说了,你姑妈千方百计的才向他们西府里的琏二.奶奶跟前说了,你才得了这个念书的地方。

若不是仗着人家,咱们家里还有力量请的起先生?

况且人家学里茶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

你如今要闹出了这个学房,再要找这么个地方我告诉你说比登天还难!

你给我老老实实的顽一会子睡你的觉去,好多着呢。”

金荣气道:“若是旁个也就罢了,偏是那个贾琮!

他是个什么阿物儿,也敢瞧不起我?”

“谁瞧不起你?”

金荣母子正说着,庭院窗户下传来一道笑声。

胡氏闻言面色一变,忙给金荣使眼色,让他不许多事。

而后笑迎了出去,来人正是胡氏的小姑子,贾璜的妻子,璜大奶奶金氏。

金氏素来敬佩寡嫂,怜惜她带着侄儿度日不易,常接济一二。

今日无事,便又来看看,却不想刚走到窗下,就听到里面的谈话。

胡氏将金氏迎进屋里后,温言笑着岔开话,却不想金荣依旧一脸的不忿,金氏便问缘由。

金荣一肚子恼火没处发,就再将方才对胡氏所言之话,添油加醋的翻了回,并道:“姑母,那五百钱不值当什么,我本也不想要。

可那贾琮也忒瞧不起人了!

当着满学里人的面,骂我算什么阿物儿……”

“啪!”

金氏闻言真真怒从心来,破口骂道:“他一个窑姐儿生出来的下贱崽子,也敢骂荣儿?我金家的清白孩子,不比他强一百倍一万倍!

人都别忒势力了,荣儿你等着,我现在就去西府,找链二.奶奶,再向大太太说说,让她们给评评理!”

……

PS:感谢诸位书友的打赏啊!

喜欢红楼之庶子风流请大家收藏:(www.dtdushu.com)红楼之庶子风流大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唐读书推荐阅读: 逍遥小书生宰执天下天唐锦绣抗日之无敌强兵我,拯救大明!三国:从抢洛神开始乘龙佳婿钢铁皇朝抗战之铁血兵锋末代锦衣卫指挥使汉柏从红海行动开始的文娱武道大秦:开局被人指鹿为马我要做皇帝春秋我为王三国之天骄纵横覆明1587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红楼之科举进士长安风流三国之我的战斗力只有五红楼:开局吊打秦可卿汉雄汉威天下之刘襄黜龙主君之路西凉铁骑争霸天下大唐第一庄如意小郎君
大唐读书搜藏榜: 东汉末群雄争霸我的元末有点猛开局三国,答题送武圣之魂华鼎人在大夏真不想加班大秦:嬴政背后的推手辰说朝鲜史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我,拯救大明!大明狂枭大阳记之身份谜团宋阀民国投机者从卫所到帝国勐巴娜西传奇曹贼凶猛大唐虎贲三国之无限乱战大唐摘星人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三国之我是袁大嘴盛唐大表哥借问天下谁主沉浮我用奇招救大明太医拿剑扎人很合理吧保安赢天下大明:我要做权臣铁十字烈火
大唐读书最新小说: 梦回大唐蝶恋花南宋北征我家阳台通三国一门四英三国:系统扯后腿该怎么办三国之暴君潘凤大明:开店卖罐,重八开局爆红薯战争承包商诗酒剑雨亮剑之从挑选奖励开始崛起夺盛总有刁民要害我亮剑之开局撂倒李云龙三国之吕布的崛起八条物语大明霸王亮剑之烟烽从亮剑开始当教官穿越后立志是弄潮儿抗战之我是炮兵五代第一太祖爷从兄弟连开始浪简单难度的大燕复国之旅卿主春秋鞌之战谍战之巅穿入抗战影视界从绿林开始砍翻三国大秦:摊牌了,你岳父我是秦始皇新唐高宗李治